close

  □首席記者何正權通訊員金萍
  核心提示巍巍大別山之北,悠悠淮河水之南,有一塊祥瑞之地。這裡山川豐茂,大野芳菲;傳說這裡的先民循著鳳凰飛翔的足跡而來,結草廬,築房舍,建城池,取名“鳳凰城”。這個地方,就是現在的中國固始。
  固始古為番、蓼、蔣等國,東漢光武帝劉秀取“事欲善其終,必先固其始”之意,封開國元勛大司農李通為“固始侯”,“固始”由此得名,並沿襲至今,已近兩千年。
  兩千年來,固始人堅守固“始”之道,風雨兼程,一路高歌,走向文明走向富裕。特別是近年來,固始縣社會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成為了名副其實的“俏巴”縣(因方言詞彙“俏巴”最具特色而得名,俏巴有“時尚”、“好”、“漂亮”、“棒”的意思)。
  這片傳說中的土地,是怎樣“俏巴”起來的呢?大河報記者以“固始”之始,追根溯源。
  固始之名意蘊豐富
  “固始人都知道縣名來源的那段歷史。”去年12月16日,伴著絲絲寒意,固始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柴載坤講起固始縣名來歷時,一再強調固始人老少皆知。
  據載,新莽末年,百姓愁怨,天下大亂,李通密謀劉秀起義推翻漢賊王莽,更興漢室。公元25年劉秀稱帝,史稱“東漢”。李通是策動劉秀起義的關鍵人物,有“劉氏復興,李氏為輔”之稱。劉秀建立東漢後,於建武二年(26年)封李通為固始侯。
  固始一詞源自《國語》,意指開創之始,只有堅固根本方能成功,同時也蘊涵著治國安邦的哲理及長治久安、江山永固的祝願。“固始是春秋楚國名相孫叔敖的故鄉。東漢時,劉秀以固始之地分封股肱之臣李通,其意義深遠。”固始縣委宣傳部新聞科幹部李順超說,“這不僅意味著劉秀對李通人格的贊許,也是對其寄予了深刻的期許。我們今天的固始人仍因此而自豪,做人做事也以此為鏡,多年來造就了良好的精神面貌。”
  沃野千里山靈水秀
  “固始是一個山靈水秀的生態寶地。”固始縣委常委、宣傳部長彭爌介紹說。固始地處江淮之間,氣候溫和,四季分明,山水兼備,境內地形地貌多樣,山清水秀,自然人文景觀,風光無限。
  1月10日下午,記者來到固始旅游勝地西九華山,萬畝茶園、竹海、森林、湖泊和峽谷瀑布還有幢幢佛教建築形成的茶、竹、禪三位一體的景觀特色,讓人忘卻凡塵,飄然物外,山、水、情天人合一。
  “這裡自然風光實在太美了,沒有一絲人為造作的感覺。休假來這裡玩幾天,順便還可以住住寺廟,吃吃齋飯,感受一下寧靜,給心靈掃掃塵。”來自河南南陽的小趙大贊固始之行。此後,他們一行將要去華陽大佛山、安山森林公園以及陳元光祖祠、蘇維埃縣政府舊址等地轉轉。
  近年來,固始縣依托獨特的生態資源發展旅游業,創建了l個國家4A級、2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。固始山水格局自然生成,號稱“南山北水五龍聚首”,內有淮河、白露河、灌河、史河、泉河,大小水體4萬多處,水域面積75萬畝,森林覆蓋率近30%,是名副其實的“魚米之鄉”。盛產水稻、小麥、水產、柳條、茶葉等,擁有固始雞、固始白鵝、固始麻鴨、豫南黑豬等地方優質畜禽品種,糧食、油料、肉類產量跨入全國百強縣行列。
  中原門戶交通要塞
  “固始不僅是一個生態寶地,還是一個區位獨特的門戶要地。”李順超告訴記者。固始堪稱河南面向華東的東南大門,是“東引西進”的橋頭堡,受中原經濟區、皖江經濟帶和武漢城市圈交叉輻射,既處於信陽、六安、阜陽小經濟圈輻射的交匯中心,又處於鄭州、武漢、合肥大經濟圈的內腹地。
  滬陝高速、寧西鐵路、312國道、339省道和204省道縱橫穿境,合肥機場、阜陽國際交通港近在咫尺,京九鐵路傍依而過,淮河望崗港已經建成通航,縣內形成了“公路、鐵路、水路一體化”的交通格局。固始縣現在交通十分便利,電力、通訊等基礎設施完善,商貿服務業發達,半徑150公里範圍內無大中城市,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,區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顯。
  歷史悠久人文聖地
  “桑河彎彎長又長,桑山高高岡連岡……郭家有個黃花女,從小起名叫丁香。”固始縣西九華山民俗村,潘景娥身著便裝聲情並茂地唱道,沒有任何伴奏,沒有道具,一旁的人卻個個聽得如痴如醉。
  潘景娥表演的是起源於固始的民間藝術“唱竈”,她是河南省首批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、第一位民間竈書女藝人,她說:“固始縣民間藝術種類繁多,除唱竈外還有固始花挑舞等盛行省內外。”
  靈秀的古蓼(固始在夏、商、周時期稱“蓼”)風情和深厚的歷史積澱,不僅造就了古蓼燦爛的歷史人文,更孕育和催生著固始現代人文氣息和未來勝境。此風流被,至於今日。
  “固始的書畫美名遠播。”彭爌部長介紹。固始縣具有“中國書法之鄉”之美譽。現已擁有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28人,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111人,市縣級書協會員2000餘人,全縣習書法愛書法者達10萬之眾。
  “當今固始書畫在力追先賢人文精神的同時,致力於筆情墨趣之中,師古而不泥古,納古法於新意之中,並賦以鮮活靈動的時代氣息。”固始縣文聯主席趙家義告訴記者。固始書法愛好者與日俱增,蔚然成風,全縣出現了老、中、青、幼學書法,幹部群眾愛書法的可喜局面,從而形成了在全國較有影響的固始書法群體和書法現象。書法已成為固始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,書法也是固始的一道亮麗風景線。
  固始文化底蘊厚重,河洛文化、吳越文化和荊楚文化在此交融相匯,“花挑舞”《竈戲》《郭丁香》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;書法藝術呈現蓬勃發展態勢,被評為“中國書法之鄉”;工藝柳編馳名海內外,年出口額達到8000多萬美元,成為“中國柳編之鄉”、“省柳編出口基地”。
  唐人故里閩台祖地
  “近年來有許多海內外游子,來固始尋根謁祖。”李主任介紹。固始因其特殊的地理區位和歷史因緣,曾有四次大規模移民南遷,成為中原地區向閩台一帶移民的肇始地和集中地。
  千百年來,移民後裔漸次播遷至東南亞及歐美各地,固始因此成為很多海外僑胞的鄉關祖地,造就了“臺灣訪祖到福建、漳江思源溯固始”的“根文化”現象,被譽為“唐人故里閩台祖地”。
  除此之外,固始俊彥輩出,文儒繁盛。楚相孫叔敖、唐初“開漳聖王”陳元光、唐末“閩王”王審知、民族英雄鄭成功、靖海侯施琅、著名植物學家吳其濬、愛國華僑陳嘉庚等先賢名人的祖籍地均在固始。
  “深厚的文化底蘊,悠久的歷史,便利的交通,優秀的山水資源和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,為固始縣的經濟發展鋪下堅實的根基。銳意進取、苦幹創業的精神,獨特的根親文化等,更是固始縣無與倫比的優勢。我認為,這些就是固始騰飛的根本,興旺發達的基礎!”彭爌部長告訴記者。  (原標題:欲料其終先識其“始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y29gyaox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